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大地隐疾与复兴之路:中国农村土壤治理与食品安全保卫战
土壤修复
在湖南省汨罗市,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挖掘着一个土壤剖面,层叠的土壤色泽与质地,记录着这片土地的肥力与健康状态。
不远处,农民们正等待着这份“土壤体检报告”,因为它将决定他们未来种植的作物种类与收成。这份报告将揭示土壤中看不见的秘密:重金属是否超标,有机质是否充足,微生物生态系统是否健康。
2022年,国务院启动了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这是一次规模空前的国情国力调查。截至2024年底,这场“大地体检”的外业调查采样任务已圆满完成。
40余万名普查工作者的足迹北至漠河、南至三沙、东至黑瞎子岛、西至帕米尔高原,覆盖了2860个县。他们共布设了287.2万个样点,采集土壤样品311万份,构建了庞大的土壤信息数据库。
在浙江湖州,工作人员采用了 “1+4+6+N”的普查工作队伍模式,完成了全市近700万亩土地的调查。他们设置了3057个土壤样点,采集了7553个土壤样品,获取了超15.8万条外业调查信息。
这些数据不仅包括土壤的理化性状,还涉及微生物组成、污染物含量等关键指标,为各区域农业规划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科学依据。
在江西某地,物化探大队的检测结果令人担忧:长期使用化学化肥和农药,导致耕地、稻田、林地中重金属和农药残留物不断蓄积。
这些“隐形”的污染物被作物吸收,进而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土壤污染不仅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还会导致土壤板结、毛细管不畅、有机质下降,进而造成土壤储水能力下降、蚯蚓无法生存、幼苗根系发育受阻。
农业农村部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耕地土壤污染形势不容乐观。基于生态环境部对22个省市200多个工业污染场地的调查发现,石油化工、农药化工、机械加工场地是有机污染物检出率最高的三类工业污染场地。
其中石油烃、多环芳烃、卤代烃类为主要污染物,这些物质在环境中难以降解,容易在土壤、沉积物甚至生物体内积累,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具有重大危害。
面对严峻的土壤污染形势,2025年6月,生态环境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了《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行动计划》,提出了“防新增、去存量、控风险”的总体思路。
该计划设定了明确目标:到2027年,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要取得明显成效,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4%以上,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
甘肃省积极响应,出台了《甘肃省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行动实施方案》,围绕四大重点任务推进工作:强化土壤污染源头预防,严格落实污染防治措施,逐步解决长期积累污染问题,强化监管能力建设。
安徽省则提出,到2027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4%以上,并明确城镇开发边界外不得规划建设各类开发区。这些政策的落地,为土壤治理提供了制度保障。
在土壤修复技术方面,生物修复法由于其成本低、无二次污染、操作简单的优点,成为一种经济、绿色清洁、最具前景的修复技术。
在浙江某地块,技术人员针对氯代烃与石油烃污染物实施了原位生物修复工程。他们应用自主研发的生物刺激剂和缓释剂,通过原位注入设备系统将药剂注入到注入井中。
经过长期跟踪监测,场地内土壤中超标的氯仿、1,2-二氯乙烷浓度,以及地下水中超标的石油烃浓度,修复后均低于修复目标值。
在山东某地块,技术人员则采用了异位生物修复技术。他们将污染土壤从原地挖掘出来,运输到特定地点建设生物堆,应用自主研发的微生物菌剂、生物刺激剂等,对土壤中的多环芳烃和石油烃污染物进行降解处理。
食品安全始于土壤安全。西安市农业农村部门深谙此道,他们在2025年5月启动了农村假冒伪劣消费品食品整治行动。
在长达4个月的集中攻坚中,监管部门累计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超17万批次,对419家次食品生产企业实施了重点督查。
针对豇豆、芹菜、辣椒、大口黑鲈、鲫鱼等重点农产品,西安推行了“一品一策”精准治理模式,严控禁限用药物使用规范。
技术创新成为突出亮点。通过胶体金速测技术实现农残快速筛查,西安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
同时,西安市还开展了1106场宣传活动,覆盖2132人次,以手册、海报等宣传产品普及辨假识劣知识,构筑起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条监管体系。
湖州市于2022年9月正式启动第三次土壤普查工作,全市共投入资金超3000万元保障普查各环节顺利推进。
本次普查覆盖面积近700万亩,调查土壤样点3057个,采集土壤样品7553个,获取外业调查信息超15.8万条,检测数据超14.6万项次,涵盖40余项指标。
这些详实的数据为湖州市农业区划布局、耕地地力提升、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例如,pH值偏低的地块建议施用石灰改良,有机质不足的区域则推荐种植绿肥,实现了因土种植、因土施肥。
在枣庄市台儿庄区,市场监管管理局的“守护消费”铁拳行动查处了一起经营不符合国家标准化肥的案件。
台儿庄区张山子镇永星农资经销处经营的“金陵王子”牌复合肥料,经检测发现钾的质量分数和总养分的质量分数不符合标准要求。
执法人员依法对当事人作出了没收违法所得并罚款6300元的行政处罚,有效阻断了劣质肥料对耕地的侵蚀,从源头保障了土壤健康。
回到湖南岳阳,汨罗市的农民们已经拿到了土壤普查后的建议书,不远处,农技人员正在指导农民如何合理施用新型有机肥,一片绿油油的稻田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几个月前,这里还是作物生长不良的低产田。土壤改良的成效正在田野上悄然显现,而这只是中国乡村土地复兴之路的一个起点。
随着土壤普查数据的深入分析和成果应用,以及各种修复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推广,我们有望逐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保障农产品安全,促进土壤资源的永续利用,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奠定坚实基础。
1. 央视网. 采集样品311万份 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完成国家级数据库搭建
4. 生态环境部土壤司有关负责同志就《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行动计划》答记者问
5. 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共采集样点287.2万个 2025年开展成果编制
7. (T/CI 1055-2025)《中低浓度典型有机污染场地生物修复技术指南》团体标准解读
预告降价被指“背刺”,有产品节后直降上千元,大疆:正通过各个渠道积极沟通
近日,大疆在官网及各平台官方店铺提前挂出“双十一”促销信息,引发许多刚刚购买产品的消费者不满,特别是线下购买、无法享受价保和无理由退货的情况。不少消费者表示,赶在国庆出游前下单购买的大疆产品,节后即遇到降价,感到被“背刺”。
2025年国庆假期恰逢中秋,外出旅游与返乡团圆交织,长线游与周边游需求齐涨,深度旅游成趋势,在美景之外,美食愈发成为出游新“锚点”。
继今年4月在《自然》提出“破晓”二维闪存原型器件后,复旦大学科研团队又迎来新突破。
重庆女子乘“黄色法拉利”去内蒙古策马奔腾,当事人:拦了十多辆车才有司机接单,计价器爆表了(极目新闻)
为了生活 抗旱浇地 被电打的 才五十多岁 可怜孝男孝女都很年轻 却失去了父爱#一路走好
我国军舰刚走,日为何不敢拦中俄舰队? 我国军舰刚走,日为何不敢拦中俄舰队?#探索与发现#世界和平#远离战争
渭河水暴涨,倒灌进入泾河#泾渭分明交汇处 #泾渭分明奇观 #大美高陵#山青水秀好地方 #自然风光
国庆中秋假期收官,成都接待游客超2862万人次,人均旅游消费增长7.7%
长达8天的国庆中秋假期迎来收官,从“少必入川”的潮流邀约到“蓉城囍事”的浪漫铺陈,从博物馆的古今盛会到景区街区的多元体验,成都以满满活力与烟火温情,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文旅成绩单:全市共接待游客2862.3万人次、按可比口径增长5.3%,旅游总花费293.5亿元、增长13.4%,人均旅游消费1025.3元,增长7.7%。
国庆遇上中秋,8天长假,旅游热度创新高。去哪儿旅行大数据显示,国内游方面,热门城市酒店预订量同比增幅超过两成,北京、重庆、成都位居国内酒店预订量最高的热门Top10前三位。出境游方面,热门目的地出境机票预订量同比增幅超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