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中心 > 公司新闻 » 双100%!海淀区一季度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开门红
环保规范化管理手册
)平均浓度30.2微克/立方米,同比降幅22.6%,创历史同期最优,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优良天数78天,优良率87.6%,同比提升1.9个百分点,8个市级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优良水体比例保持“双100%”,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
海淀区生态环境局紧紧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总体目标,坚持以美丽海淀建设为统领,统筹抓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和构建现代化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两条主线”,为海淀当好新时代首都高质量发展排头兵、新质生产力示范区夯实绿色基底。
打好蓝天保卫战。结构减排方面,海淀区加快非道路移动机械新能源化,新增非道路移动机械22台,新能源率达100%,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人工检查重型柴油车7154辆次,查处超标车182辆,检查非道路移动机械252台次。工程减排方面,以企业“含绿量”提升为主线,推动锅炉行业绿色创建,24家在账非绿锅炉企业已通过市级创绿认定,一季度绿色企业比率为11.2%,较1—2月考核周期提升2.5个百分点。管理减排方面,启动扬尘专项治理百日攻坚行动,统筹各部门现场检查工地180余家次,非现场巡查工地4.4万余家次,3月点评周期道路尘负荷均值0.32克/平方米,同比降幅27.2%。
在打好碧水保卫战方面,开展5个镇级、43个村级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年度调查评估,梳理饮用水水源地名录,初步确定11处需划定分散式水源地饮用水水源保护范围。深化市级、街镇、村级地表水监测评价机制,通报并溯源整改超标断面、问题排口等问题36个。动态更新入河排污口管理台账,加强24条河流1030个排口常态化巡查监管,确保违规排口动态清零。有序推进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一河一策”措施方案编制、区级水生态环境状况监测评价工作。
在打好净土保卫战方面,围绕土地用途变更为“一住两公”重点建设用地,加强土壤污染状况筛查,累计筛查建设项目72个,较去年同期增加34.7%。督促2家已关闭加油站、7个重点建设项目土地使用权人依法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全过程监督检查。开展未利用地巡查149次,未发现违法占用行为。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清理村域河塘沟289处,处置农业生产废弃物25.3吨。
夯实碳排放管理基础。对纳入全国碳市场的上庄燃气热电和北京市碳市场管理的125家重点和63家一般碳排放单位,组织参加市、区碳排放单位管理和碳排放权交易培训,督促按时完成碳排放核算、数据报送,确保高质量完成碳排放履约。
增强统计核算能力。编制海淀区2020—2023年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及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调研报告,基本摸清区域碳排放情况,定期开展区级碳排放形势分析,拓展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本地化数据库,确保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核算结果更趋于本地实际排放情况。
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多能耦合综合能源系统和翠湖智慧农业创新工场荣获2024年度北京市低碳试点优秀项目,通过推广先进低碳技术和创新治理模式,彰显“以点带面”辐射示范效应。
印发了《海淀区构建现代生态环境治理体系2025年任务措施清单》,确定健全全民行动、健全风险防控、健全监管、健全政策等八大体系共70余项主要任务和措施,加快构建具有海淀特色的现代生态环境治理体系。
深度融合执法大练兵、岗位建功等工作,健全“事前学法培训、事中随同检查、事后案卷评查”全周期机制,推动行政执法标准化、规范化。创新执法方式,利用热点网格、污染源自动监控等平台,累计推送并核实线个、用电线条、自动监控问题线条。
深化生态文明宣传。设计制作“碳小海”表情包和普法宣传动画视频,联合区教委、教科院启动全区中小学生环保演讲比赛。印发《海淀区国家环境健康管理试点方案》,将保障公众健康理念融入生态文明建设全过程。
细化帮扶指导体系。制定《海淀区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生态环境管理指南》暨“3全”“2规范”环保管理自查手册,为辖区新质生产力企业提供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框架和方向,着力塑造“海淀服务”品牌。
做好重大项目保障。服务保障西外大街西延、荣耀实验室等27个符合生态环境准入要求的建设项目顺利取得环评审批手续,为“多规合一”平台95个区级重点项目研提会商意见。大力推行“两证合一”,完成全区首例医疗行业“两证合一”审批。
加大柔性执法力度。积极推动非现场执法转型,一季度非现场执法占比达69%。实施包容审慎执法,落实轻微免罚、首违不罚制度,累计作出不予处罚7起。开展“入园入企”和“订单式”专题普法,培训指导各类单位130余家次。
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方面。高标准推动“两山”基地创建,挖掘形成清河之州、京张铁路遗址公园蓝绿融合发展新拓展案例。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建立区级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会商机制,继续在三山五园等区域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补充调查发现7类共50余种。加强重要生态空间监管,开展生态保护红线遥感监测,完成上级下发地块线索核查任务,向属地、相关部门移送有关线条。
筑牢生态环境安全底线方面。深化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指导706家产废单位完成固废综合管理系统申报工作,推动172家小微医疗机构通过“小箱进大箱”模式清运医疗废物。加强核与辐射巡查监管,核验涉源单位年度评估报告400余家、个人剂量数据480人,巡查重点核技术利用单位35家,全区核技术利用单位100%持证,废旧放射源、放射性废物100%及时安全送贮。压实行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联合开展环保设备设施巡查检查,共排查企业24家次,未发现环境安全风险。
下一步,海淀区生态环境局将锚定市委赋予海淀的“一个目标”“五个作示范”“五个当先锋作表率”新使命新要求,聚焦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综合施策、持续攻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