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山核桃变形记5克山果造就50亿产业
土壤修复
眼下正是山核桃采收旺季。在浙江杭州的临安区,单颗重量不足5克的山核桃,撑起了当地50亿元的综合产值,山核桃年加工规模占全国的75%以上。
然而,几年前,当地生态还面临着山核桃林退化,生态与经济双重受损的问题。重重困境下,一颗颗山核桃如何突围?我们去临安寻找答案。
在临安区湍源村这片180多亩的山核桃林,3000多棵山核桃树迎来今年的黄金采收季。林农们横跨在树杈间,用手中的长杆一扬、一绕,“噼里啪啦”的落果声便在林间响起。
杭州市临安区湍口镇湍源村村民 陆军民:把我们一年的收成从地里刨回来了。我去年2000多斤,今年预计可以几乎翻一番,比去年增加了50%的收入。
近五年,临安山核桃种植面积稳定在57万亩,产值逐年增长。但在几年前,临安山核桃林却是另一副模样:为了提高效益,林农长期使用除草剂和化肥,导致土壤退化,山核桃产量下降。陷入了“树越种越多,果却越收越少”的恶性循环。
当地的改变,源自一场生态自救。几年前,临安区山核桃林的种植面积还维持在60多万亩,但部分林地的水土流失问题十分严重。
这部分林地在2019年超强台风“利奇马”的侵袭下,无法抵御强降雨所引发的泥石流,不少山核桃树倒伏或被连根拔起。为此,当地痛定思痛,启动了一场山核桃林地的生态治理攻坚战。
杭州市临安区龙岗镇华光潭村党支部委员 方乐平:这几天,天天下暴雨,2019年“利奇马”台风冲毁的这块山林,现在通过治理,下再大的雨都不用怕了。
能抗住大雨的侵袭,正是因为当地启动的山核桃林地生态治理攻坚战,它以“生态化经营”为核心,第一步就是划出了“生态红线”。政府给予林农相应补偿,收回土壤破坏较为严重的2万多亩山核桃林的经营权,开展为期十年的封山育林,种上金丝楠木、枫香等常绿树种,不打药不施肥,让山林休养生息。经过“退果还林”后,这片138亩的林区,如今已是郁郁葱葱。
生态修复,不仅要“退”,也要探索可持续的“进”。在红线范围外的山核桃林区域,当地积极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减肥减药等生态化经营技术,同时,探索“山核桃+”立体种植模式,临安区昌化镇大源塘基地100多亩山核桃林下,套种了覆盆子、黄精等中草药,让林地实现了“一地多收”。
杭州市临安区昌化镇清凉药谷运营负责人 姚吉锟:我们种的一些浅表品种的中草药,它的一些落叶、果实会堆积在表面,相当于自然环境中的营养。它们的根系在浅表稳固住沙土,水土流失也没有那么明显。树上有“金果”,地上也能种出“黄金”来。
如今,临安区采收山核桃的方式也随着生态治理有了改变。当地大力推广张网采收,在山核桃林铺设采收网,把传统的打杆落果变为山核桃自然脱落收集;收集后的山核桃再通过轨道列车、无人机快速下山。截至目前,全区建成山核桃+测土配方施肥、混交林等示范基地100多个,应用张网采收的山核桃林地累计突破10万亩。
从生态恢复到采收提速,杭州临安区的山核桃给出了一套新模式。但是,如何才能让小坚果走向更大的国际市场?继续来看记者的调研。
这两天,汤家湾村的陈洁有点忙,她将在当地举办的一场国际大会上,为国内外的嘉宾展现纯手工取出完整核桃仁技艺。临安山核桃加工技艺包含18道核心工序,其中,“团圆仁”手工敲击技法是核心特色,要求每分钟完成4颗生山核桃完整果仁的提取,合格率必须达到90%以上。
杭州市临安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山核桃加工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陈洁:普通的山核桃仁,市面上可能是130元、150元一斤,靠纯手工敲制,大概是七八百元一斤,小而美做精,才是我们未来的生存之道。
如今在龙岗镇,许多山核桃加工企业都在转型。转型过程中,如何做到产品质量标准化,当地龙头企业给出了解题思路。正在打造的数字化平台,将山核桃的采收加工工序都纳入数字化管理平台。这台今年上线的择选机,就替代了挑取山核桃仁夹心这个复杂的人工作业。
这几年,这家龙头企业联合当地多部门,划定“品质红线”,共同制定了高于“国标”的山核桃品质地方标准。提升山核桃溢价的同时,也让临安坚果拿到了“国际通行证”。
在这家龙岗镇坚果出口体量最大的企业产线上,正在加紧赶制中东客户的订单,巴旦木的粗加工,打磨、筛选等工序,与山核桃加工工艺一脉相承。企业出海的秘诀,正是高标准的坚果制作技艺。
杭州临安山仙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 汤仁超:国外产品其实只是一些非常简单的粗加工和一些简单的调味,我们可以做奶香的,比如年轻人更喜欢的芥末味,或者黑松露的口味。
凭借出色的加工工艺,企业自营出口额从2023年的100万美金,迅速增长至2024年的800万美金。今年,出口额预计会攀升至1500万美金。
杭州市临安区龙岗镇副镇长 夏鑫:从单一的“初加工、单一产业”向覆盖所有坚果种类的“精制造、多元业态”全产业转型,2024年全镇坚果加工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了35.9亿元,同比增长18.5%。
北昆此次名为“姹紫嫣红”的全国巡演,得到国家艺术基金2025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彩票公益金资助——中国福利彩票和中国体育彩票)资助。
2025年8月14日至17日,全球首个以人形机器人为核心的综合性盛会——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将在北京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启幕。
在浙江宁波舟山港梅山港区,桥吊司机坐在高清显示屏前,用手柄即可操控着千米之外的桥吊,这一变革得益于港区打造的大规模远控自动化作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