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中心 > 常见问题 » 含油污泥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含油污泥处理设备
2.在钻井过程中,钻机更换和提取套管时,会带出含油污泥,这些含油污泥由于现场来不及处理,临时堆放在井场,越堆越多,含油污泥来自钻井地层深处,含油污泥中含有大量的苯系物、酚类、蒽、芘等有恶臭的有毒物质,若这些含油污泥若不加以处理,不仅会破坏土壤,污染环境,而且还会造成资源的浪费。虽然目前市面上有许多的含油污泥处理装置,但这些装置大多结构过于复杂,使用起来非常不便捷。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识别身高进行调节的人脸识别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含油污泥处理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的中心位置处转动设置有一顶部敞口的滤筒,所述壳体顶部设置有能向滤筒内部注料的漏斗,所述壳体的内侧壁设置有环形板,且环形板的内侧与所述滤筒外侧壁的底端紧密贴合,所述环形板使得滤筒外侧和底部分别形成油腔和污泥腔;
6.所述滤筒的轴心位置处竖直设置有用于驱动滤筒转动的驱动轴,驱动轴具有位于滤筒内部的安装部、延伸至壳体底部的驱动部以及与滤筒底壁转动密封的连接部,所述安装部上设置有刮泥件,且所述刮泥件侧壁与滤筒底壁与侧壁贴合,所述连接部通过联轴器连接有驱动源,所述连接部与滤筒底壁之间设置有单向轴承一,所述滤筒的外侧壁沿其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侧设置有过滤件,所述过滤件能将污泥进行过滤,所述滤筒底部的边缘位置处设置有排泥管,且排泥管上设置有电磁阀。
7.进一步地,所述环形板的顶部设置有朝向外侧的斜面一,且斜面一底端的外壳体上设置有出油管,出油管的另一端与外界的储油设备连接。
8.进一步地,所述安装部的一侧设置有凹槽,所述刮泥件设于所述凹槽内部,所述刮泥件包括滑动设置在凹槽内部的滑动条、设置在滑动条顶端与凹槽顶端之间的复位弹簧以及固定在所述滑动条一侧的刮泥板,其中,所述刮泥板的底部和侧壁分别与滤筒内侧壁和底壁相贴合,所述排泥管一侧的滤筒底部设置有弧状凸起。
9.进一步地,所述滤筒外侧通过单向轴承二固定在壳体内部,且单向轴承二与单向轴承一可转动方向相反。
10.进一步地,所述污泥腔底部设置朝一侧倾斜的斜面二,斜面二斜面二最低端的壳体外侧设置有出料口。
14.1、本实用新型只需控制驱动轴正反转动,即正向转动时,能带动滤筒转动产生离心力使得含油污泥经过过滤件进行过滤,反向转动时,滤筒保持禁止,刮泥件可对滤筒内壁以及过滤件上的污泥进行刮除,结构简单,全程只需控制驱动轴7的转动方向即可。
15.2、本实用新型在驱动轴带动刮泥件在滤筒内部转动时,刮泥板在移动至排泥管处会发生抖动,将刮泥板上的污泥抖落,便于污泥粘附在刮泥板上。
16.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20.1、壳体,2、滤筒,3、漏斗,4、环形板,41、斜面一,42、出油管,5、油腔,6、污泥腔,61、斜面二,62、出料口,7、驱动轴,71、安装部,72、驱动部,73、连接部,8、刮泥件,81、滑动条,82、复位弹簧,83、刮泥板,84、弧状凸起,9、单向轴承一,10、通孔,11、过滤件,12、排泥管,13、电磁阀,14、凹槽,15、单向轴承二。
22.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示例性的,旨在对本实用新型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23.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24.如图1-2所示,含油污泥处理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1内部的中心位置处转动设置有一顶部敞口的滤筒2,壳体1顶部设置有能向滤筒2内部注料的漏斗3,壳体1的内侧壁设置有环形板4,且环形板4的内侧与滤筒2外侧壁的底端紧密贴合,环形板4使得滤筒2外侧和底部分别形成油腔5和污泥腔6,通过上述结构,滤筒2可对含油污泥中的污泥进行过滤,过滤后油进入油腔5内部,污泥进入污泥腔6内部;
25.滤筒2的轴心位置处竖直设置有用于驱动滤筒2转动的驱动轴7,驱动轴7具有位于滤筒2内部的安装部71、延伸至壳体1底部的驱动部72以及与滤筒2底壁转动密封的连接部73,安装部71上设置有刮泥件8,且刮泥件8侧壁与滤筒2底壁与侧壁贴合,连接部73通过联轴器连接有驱动源,连接部73与滤筒2底壁之间设置有单向轴承一9,滤筒2的外侧壁沿其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有通孔10,通孔10的内侧设置有过滤件11,过滤件11能将污泥进行过滤,滤筒2底部的边缘位置处设置有排泥管12,且排泥管12上设置有电磁阀13,通过上述结构,应
用时,驱动源驱动驱动轴7顺时针转动,此时单向轴承一9为锁定状态,驱动轴7转动带动滤筒2转动产生离心力,进而使得含油污泥经过过滤件11过滤,污泥留在滤筒2内部,油经过过滤件11进入油腔5内部,当污泥堵塞过滤件时,驱动源带动驱动轴7逆时针转动,此时单向轴承一9为活动状态,驱动轴7只带动过滤件11转动,滤筒2保持禁止状态,过滤件11会对滤筒2侧壁以及过滤件11上的污泥进行刮除,而当过滤完成后,打开电磁阀13,继续驱动驱动轴7逆时针转动,可将污泥冲排泥管12排出进入污泥腔6内部,结构简单,全程只需控制驱动轴7的转动方向即可。
26.本实施例中,环形板4的顶部设置有朝向外侧的斜面一41,且斜面一41底端的外壳体1上设置有出油管42,出油管42的另一端与外界的储油设备连接,通过上述结构,被过滤后的油进入油腔,顺着斜面一41可从出油管42排出进入外界的储油设备内部。
27.本实施例中,安装部71的一侧设置有凹槽14,刮泥件8设于凹槽14内部,刮泥件8包括滑动设置在凹槽14内部的滑动条81、设置在滑动条81顶端与凹槽14顶端之间的复位弹簧82以及固定在滑动条81一侧的刮泥板83,其中,刮泥板83的底部和侧壁分别与滤筒2内侧壁和底壁相贴合,排泥管12一侧的滤筒2底部设置有弧状凸起84,通过上述结构,驱动轴7转动时,可带动刮泥件8转动对滤筒2侧壁以及过滤件11上污泥进行刮除,而当驱动轴7带动刮泥件8经过弧状凸起84位置时,刮泥板83会被推动向上移动进而挤压复位弹簧82,随后被复位弹簧82作用力向下推动,使得刮泥板83在排泥管12处发生抖动,将刮泥板83上的污泥抖落,从而从排泥管12排出。
28.本实施例中,滤筒2外侧通过单向轴承二15固定在壳体1内部,且单向轴承二15与单向轴承一9可转动方向相反,通过上述结构,转动轴逆时针转动时,单向轴承一9为活动状态,单向轴承二15为活动转动,避免转动轴7转动时,摩擦力导致滤筒2发生转动。
29.本实施例中,污泥腔6底部设置朝一侧倾斜的斜面二61,斜面二斜面二61最低端的壳体1外侧设置有出料口62,通过上述结构,便于污泥的排出。
3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您需求助技术专家,请点此查看客服电线.探索新型氧化还原酶结构-功能关系,电催化反应机制 2.酶电催化导向的酶分子改造 3.纳米材料、生物功能多肽对酶-电极体系的影响4. 生物电化学传感和生物电合成体系的设计与应用。
1.高分子材料的共混与复合 2.涉及材料功能化及结构与性能的研究; 高分子热稳定剂的研发
高分子生物材料与生物传感器,包括抗菌/抗污高分子材料、生物基高分子材料、超分子水凝胶、蛋白质材料的合成与自组装、等离子体聚合功能薄膜、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光谱(SPR)、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生物传感器等。
1. 晶面可控氧化铝、碳基载体及催化剂等高性能、新结构催化材料研究 2. 乙烯环氧化催化剂的研究与开发 3. 低碳不饱和烯烃的选择性氧化催化剂及工业技术开发
1. 加氢精制 2. 选择加氢 3. 加氢脱氧 4. 介孔及介微孔分子筛合成及催化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