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世界土壤日首届全国土壤修复大会在南京召开
全国土壤修复大会
央广网南京12月5日消息 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2013年第68届联合国大会将每年的12月5日确定为“世界土壤日”。今年“世界土壤日”的全球主题为 “土壤污染解决方案”。5日上午,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主办的“第一届全国土壤修复大会”在南京开幕。
今天上午开幕的大会要持续到7日,期间安排了50多场研讨和展览活动。开幕式有政、产、学、研、金融等代表1800多人参加,会场设在了南京最大的国际博览中心。
大会具体围绕十大主题展开交流与研讨:包括土壤污染过程、效应与源解析;土壤污染调查、监测和评估技术及应用;还分别并对农用地、工业污染场地、石化污染场地等不同类型的修复科技进行交流研讨。
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所长沈仁芳介绍,当前,世界各国的土壤资源都正在面临着各种威胁,如土壤质量退化加剧,土壤污染突出,土壤功能持续下降等,保障土壤安全与健康已成为世界共识。今年8月31日通过,明年1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为我国治土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据了解,根据最新《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全国土壤总的超标率为16.1%。
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骆永明介绍,目前学界正在做的,正是加强对不同行业、不同区域和不同污染类型土壤,提供精准的、绿色可持续的修复科技。
与巨大的土壤修复事业前景相比,相关产业的发展则不尽成熟。北京建工环境修复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高艳丽大会上分析:工程应用性技术不足、修复资金缺口巨大、土壤修复行业门槛低是行业的三大短板。例如,我国土壤修复基础研究数据和实际工程数据相对缺乏,对不同修复技术应用工艺参数研究不够。再比如,价值巨大的城市中心地带的工业污染场地治理目前的资金来源还是有保证的,对于土地升值空间不大的工业场地修复,以及农田土壤修复的资金缺口则更大。单凭政府投入,不太现实。因此,建议完善土壤修复筹资机制,包括吸引社会资本投入进来。(景明 查多)
新闻热线:法务部邮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节目覆盖情况反映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