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中心 > 公司新闻 » 编纂生态环境法典对于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的6大积极意义新规解读(二)
环境保护规范有哪些
日,备受关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法典(草案)》(以下简称法典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
我们现存的这么多的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按照它们的立法目的和宗旨,包括相应的制度去实施就行,为什么要把这些不同的法律进行整合,形成统一的法典?对于为什么要编纂法典,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简称中国绿发会)副秘书长马勇认为它的意义是多方面的,他重点从6个方面进行了解读。
首先,系统化的法律规范,能够提升法律适用的效率。目前生态环境领域有30多部法律,包括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等等,这些法律内容相对比较分散,而且是各要素或者各保护系统之间的法律规范。这些法律内容当中,有交叉和重叠的部分,甚至还有所冲突的部分,把这些涉及到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法律,去系统化、条理化整合之后,编纂成一部生态环境法典,就会极大的减少现有法律之间的冲突,便于司法和行政执法的统一使用,能够提升法律的适用效率。
第二,完善生态环境法治,促进可持续发展。通过法典的编纂,可以填补现有的法律漏洞,优化制度设计,强化对生态环境保护、污染治理、资源利用等问题的规范。这在生态环境法典的编纂当中体现还是非常突出的。现有的环境保护法律当中,比如说在气候变化应对方面,是没有法律规范的,但是在生态环境法典当中对这方面做了规定,所以它对于填补空缺式的立法管理,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三,增强法律的权威性和稳定性。生态环境法典作为综合性的法律文件,具有较高的法律位阶和权威性,能够为长期的生态保护提供稳定统一的法律框架,避免频繁的单行立法带来的不协调。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可能某一些单行的法律在管理或在制度方面会存在与其他方面的不协调性,这个时候就需要不断的去调整和修改。新的生态环境法典,在这一方面应该是做了很多的考虑,增加了它的稳定性或者增强了它的权威性,这是第三个重大的意义。
第四,提升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法典以清晰全面的形式呈现了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要求,包括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低碳发展等各方面,以便于公众理解和遵守,增强全社会的环保法律意识,便于形成社会合力,来推动形成绿色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大家之所以关注这次生态环境法典的编纂,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普法过程。
第五,回应国际环境治理需求。在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背景之下,中国启动编纂了生态环境法典,本身就展现了国家对环境保护的决心,有助于落实国家的国际环境保护义务。比如说,我们关于气候变化应对方面所做的一些法律规定,就与巴黎协定等一些国际条约的宗旨相契合,从而极大的提升国家在国际环境治理体系当中的话语权。
第六,进一步推进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生态环境法典可以通过科学的立法来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明确绿色发展的法律底线,促进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当然对于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来讲,保护与发展相统一的目标也在机构的名称中有了很好的体现。因此,通过国家的立法行动去编纂生态环境法典,对于推动我们国家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