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中心 > 常见问题 » 一种污染土壤及污油泥处理工艺的制作方法
污油泥处理技术
1、目前,油泥处理技术种类繁多,包括热解、焚烧、填埋、溶剂萃取、生物处理等,但这些技术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中,填埋和焚烧等传统方法往往油回收不彻底,且可能产生废水和废渣等二次污染物;生物处理技术虽然具有节约能源、投资少、运行费用低等优点,但处理时间长,操作复杂,且土地耕作法和堆肥法需大面积土地;热解油泥处理过程中的能源消耗量大,由于含油泥浆亲油疏水,需要在高温条件下进行处理,增加了处理成本,油泥的资源回收率不高,且易产生二次污染;溶剂萃取油泥处理技术虽然可以回收一部分烃类物质,但处理过程中加入的化学试剂又可能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2、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不断研究和开发新的油泥处理技术,提高处理效率和资源回收率,降低处理成本,同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污染土壤及污油泥处理工艺。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污染土壤及污油泥处理工艺,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目前油泥处理技术局限性、能源消耗大、资源回收率低、易产生二次污染以及缺乏对特殊油泥的有效处理方法等方面的问题。
2、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污染土壤及污油泥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3、落地油泥及油泥污染土壤投入分选装置内,加入热水分散后通过过滤器除杂:分选出的无机杂质送入破碎机中破碎成细渣后制成免烧砖,分选出的有机杂质送入造粒机中制成塑料颗粒;
4、除杂后的落地油泥送入调质罐内,加入热水混合至流化态送入调质池,将清罐油泥直接送入调质池;
5、对调质池内油泥进行加热、添加促分离药剂,并进行搅拌混合,使油与泥充分分离,调质过程产生的废气进入烟气处理系统净化处理,最终达标排放;
8、分离水先在沉淀池内进行初级沉降,然后在气浮池内进行气浮处理,处理后作为净化水一部分进入储罐存储,另一部分投入循环使用,在热水罐中进行存储;
9、分离渣通过刮板输送机送入热解脱附设备中,对分离渣中的有机污染物加热至挥发分离,形成最终废渣,挥发的废气进入烟气处理系统净化处理,最终达标排放,热解脱附后的最终废渣含油率低于1%,再由轴螺旋输送机输出用于制备免烧砖。
12、优选的,所述促分离药剂由组分比例为las:apeo:na2sio3=2:2:3混合制成。
13、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烟气处理系统包括有通过密封管道依次相连的活性炭、布袋除尘器、喷淋塔、风机和烟囱。
14、优选的,所述喷淋塔中加入水和碱液淋洗废气,降低废气中的酸性物质和重金属离子。
15、优选的,所述热解脱附设备采用微波热解吸脱附仪或远红外线热解脱附设备的其中一种。
17、本发明的处理工艺,能够同时满足对落地油泥、油罐污泥和污染土壤的处理,技术适用性强。
18、本发明的处理工艺,在整个处理环节中能够有效的协同废水、废气、废油、固废等资源,达到了资源的有效利用,产生免烧砖、塑料颗粒、成品油等产品,产品种类较多,达到了资源化处理的目的,为后续的循环产业发展提供支持。
19、本发明的处理工艺和直接热处理或药剂处理过程对比,对环境危害较小,更加环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染土壤及污油泥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杂质包括有砖块、石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染土壤及污油泥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杂质为塑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染土壤及污油泥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促分离药剂由组分比例为las:apeo:na2sio3=2:2:3混合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染土壤及污油泥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气处理系统包括有通过密封管道依次相连的活性炭、布袋除尘器、喷淋塔、风机和烟囱。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污染土壤及污油泥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塔中加入水和碱液淋洗废气,降低废气中的酸性物质和重金属离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染土壤及污油泥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解脱附设备采用微波热解吸脱附仪或远红外线热解脱附设备的其中一种。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污染土壤及污油泥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落地油泥及油泥污染土壤投入分选装置内除杂后与清罐油泥一同在调质池调质,调质过程产生的废气进入烟气处理系统净化处理,调质后的油泥进入三相离心机,使油、水、固渣三相分离:分离油进入存储罐储存,再通过炼化操作制成成品油;分离水先初级沉降,再气浮处理,进行污水净化,分离渣则通过热解脱附形成最终废渣,制备免烧砖,热解脱附的废气进入烟气处理系统净化处理。本发明的处理工艺能够同时满足对落地油泥、油罐污泥和污染土壤的处理,技术适用性强,同时产生免烧砖、塑料颗粒、成品油等产品,资源的利用率高,处理效率高,对环境的危害也较小。
技术研发人员:赵涛,张振国,张向伟,钱中山,赵少丹,冯泽超,李蕊,安久峰,曹学龙
如您需求助技术专家,请点此查看客服电线. 压力容器及管道强度分析与结构优化 2. 压力容器及管道循环塑性分析与可靠性研究 3. 过程装备检测技术与结构完整性评价 4. 过程及装备计算机辅助工程